法治快报网 (通讯员 张虹)8月27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为进一步提高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开放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商务厅厅长赵瑞君就云南自贸试验区一年来建设的相关情况和取得的改革成果简要介绍到: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云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云南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和三个片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这一年,既是云南自贸试验区负重前行、承压奋进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收获希望的一年。2020年,省财政统筹安排6亿元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类项目。截至目前,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31.05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60.79亿元,进口70.26亿元;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90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全面打通;跨境车险为出入境车辆提供保险保障17.44亿元,保险理赔赔付金额24.23万元;增量市场主体达31559户,其中:企业12686户(含外资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个体工商户18871户;云南自贸试验区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市场主体增量较快。
一、“牛鼻”已牵牢,“良种”正播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云南自贸试验区要牢牢牵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自主性改革、首创性改革、集成性改革,着力形成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重大改革创新成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落实试验任务。云南自贸试验区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导下,紧扣106项试验任务,开启一、二级市场规范边民互市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出台16项金融改革创新制度文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开立省内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和首单自贸区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首次在云南省开放商业保理业务;创新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建立“统一行政处罚公示时限”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专业化投资基金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狠抓制度创新,提炼经验案例。针对改革试验任务挂图作战,开展动态自评,推进任务落地。目前已系统梳理报送37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7月1日,昆明片区推荐报送的《乘自贸东风 以党建引领“双创”扬帆新时代——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党建引领双创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案例。三是借助平台,深化交流合作。加入全国制度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平台作用,加强跨区域产业深度合作和项目需求对接,推动试验任务落地见效;片区之间相互考察学习,建立工作协调交流机制,推动改革创新经验共享、优势产业资源对接、互惠合作平台共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梧桐”已栽好,诚待“凤凰”栖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检测仪和风向标,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改革创新的速度和成效。云南自贸试验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政企同步发展浓厚氛围。一是优化服务理念,健全服务机制。开通海关“9610”和“1210”特殊监管查验线,启用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倡导和树立“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构建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昆明片区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常态化、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让企业家在自贸试验区被尊重、受爱戴、有地位。二是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行政效率。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在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提供法律服务,营造法治环境。三个片区先后挂牌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仲裁、调解、国际法律培训等公共法律服务,做到法律服务“应驻尽驻”“应上尽上”,成功调解200余件诉前商事纠纷。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企业群众受惠。昆明片区打造综合服务“芯”中心,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新型“综合服务”代替传统“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启动“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工商登记“证照分离”、纳税申报“套餐式”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服务;红河片区与辖区内多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持续扩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挂牌成立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率先落地;德宏片区7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创新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研发推出胞波卡,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上半年,按照“证照分离”要求,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8432件,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头羊”已领跑,“群雄”蓄力中
云南自贸试验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招商引资就是自贸试验区生命线”的理念。片区党政领导率队,精准招商引资,分别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考察拜访多家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实现集中签约,总投资千亿元,其中,包括多个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项目,外资企业项目。一是确立招商引资新思路。疫情期间,云南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招商、“不见面”招商,将“面对面”改为“屏对屏”“电话对电话”“视频交谈”等,疫情期间对外联系不断、招商力度不减,重点跟踪意向在谈项目,为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推进和疫情解除后的外出招商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跑出有效招商新速度。云南自贸试验区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举办自贸试验区“云招商”推介活动,通过片区集中“云签约”等方式签订合作项目27个,投资金额约263亿元人民币,成功引入普洛斯、华为、印度赛诺、中农联控、雅戈尔、惠科、合盛等重点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是培育现代产业新业态。昆明片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云内动力、台工精密机械、昆钢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浙江康恩贝、云南省工投在区内投资实施工业大麻生产项目;与云南干细胞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与驻昆基地航空公司、银行等对接,布局融资租赁、保税物流及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红河片区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狠抓大企业、重点产业项目引进,成功签约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德宏片区充分利用姐告“境内关外”政策,深入拓展“互联网+免税购物”发展模式,第三国商品通过转口或过境贸易方式聚集姐告展示、销售、仓储,线下购物、线上销售、区内代购等方式同时开展,有效扩大第三国商品的种类和销售规模。四是加快特色产业高聚集。昆明片区以昆船、北方夜视、南天信息设备等为代表电子信息企业加速聚集,其中,北方夜视是世界五大微光像增强器生产商之一,昆明船舶设备自动化物流系统、智能控制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红河片区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集群,围绕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生态养生等沿边旅游文化品牌;德宏片区推动“跨境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融合,打造“一园双平台四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体系,近20家免税购物企业入驻,外国商品多达1万多个品类,中缅跨境快递业务量日均突破1万件,每天通过B2C、C2C方式进出姐告边境贸易区的包裹达2万个左右;德宏片区翡翠网络直播平台创造就业岗位6万余个,交易额突破百亿,带动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5%,快递业务量增长97.5%、派件量增长47%。
总体看,云南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省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有效推动全省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政策和项目“双轮驱动”,有效集聚各类开放产业和主体。通过区域内开放功能完善、政策赋权叠加,为打造“沿边”“跨境”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不忘自贸初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以全面创新开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聚集,凝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是围绕制度创新促开放。以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立足试在自贸、服务云南、辐射全国,全力推进制度创新,采取“一一对应”方式,每项试验任务“一个方案、一套标准、一组案例”,做到“试成一项、推广一项”。
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增动能。坚持党政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抓招商,每月至少外出一次上门招商,对大项目亲自协调推进。以跨境电商、平行进口、融资租赁、仿制药等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招引方式,增强外资入区吸引力。
三是围绕平台载体夯基础。加快推进“一口岸多通道”建设,畅通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配合推进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着力打造跨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依托进博会、南博会、商洽会等已有平台,加强区域商贸合作、产业转移和人文交流。搭建便利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四是围绕营商环境优服务。本着“应放尽放、接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加快省级、州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完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先建后验"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缩精简工程建设审批服务管理流程,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商事仲裁和法律服务保障,提供非接触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程便利化优质服务。
展望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我们重任在肩;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我们信心满怀。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制度良种”,为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最强动能。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寇杰就云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效介绍到:
自2019年8月挂牌建设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沿边”“跨境”优势,遵循“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工作总要求扎实开展制度创新,围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基本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为根本目的,以为国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案例为基本要求,树立“国际一流、创新高地、国家苗圃、沿边跨境、市场倒逼、改革集成”的制度创新思维,针对改革试验任务建档立卡、挂图作战,开展动态自评,形成云南特色典型案例。目前,已系统梳理报送37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上报,其中18项经验案例率先在省内复制推广。
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工作可以说是成果丰硕,可圈可点:开启一、二级市场规范边民互市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建立外籍务工管理长效机制,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利用“一网化”管理,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创业服务。建立“一室两国”双边政府部门边境应急协商会晤常态化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如缅甸、越南的沟通,促进双边友好合作。与越南签订《出境保险车辆代查勘、代定损合作协议》,建立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机制,提升了云南自贸试验区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切实保障了往来人员、车辆及货物的保险安全。开立省内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标志着电子营业执照在云南省金融领域的拓展应用,推动了企业登记注册与银行开户流程深度融合。开立首单自贸试验区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根据不同国家区域特点,探索建立健全人民币NRA账户划转、境外银行直开账户代理清算、港澳大小额跨境支付等特色结算平台,搭建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建设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基础结算渠道,推进人民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化进程。首次在云南省开放商业保理业务,创新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建立“统一行政处罚公示时限”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专业化投资基金取得实质性进展。7月1日,昆明片区推荐报送的《乘自贸东风 以党建引领“双创”扬帆新时代——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党建引领双创高质量发展”案例》,经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党建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组委会初步审核、国内资深党建专家小组综合评审和组织核实,成功入选《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案例》。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陈万才就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在助推云南自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发展方面的创新的举措及取得的成绩介绍到:
云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推行了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服务,助推市场主体数量实现快速发展:
一、开展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2019年12月1日起,在云南自贸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进四扇门”的方式分类推进改革,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截至目前,3个片区共办理“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8432件,办理“证照分离”业务的市场主体占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的26.72%。
二、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运用,深度整合融合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业务,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的基础上,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压减时间,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对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进行标注。2019年8月30日起,对自贸试验区内新设市场主体的名称和住所登记进行调整,标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字样,实现精准识别区内市场主体。依据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四至范围,逐户比对核实,2020年2月底,完成对区内存量市场主体的标注识别。
四、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2019年11月底以来,在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核定经营范围,实现企业信息精准推送至有关主管部门。
五、推广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服务。在昆明片区先行试点基础上,在3个片区全面推广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申请人在自贸试验区政务中心自助打照机上刷证扫脸,即可自助打印出营业执照,开启“全天候、零见面、网上办”市场主体登记服务新模式。
六、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试点,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发展。2020年5月起,在云南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试点,通过住所托管登记,进一步释放住所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着力推动招商引资。
云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市场主体发展迅速。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快速增长。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底,3个片区增量市场主体达到31559户,其中:企业12686户(含外资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个体工商户18871户。据统计,云南自贸试验区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二是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数量在全省所占比重远超国土面积比重。云南自贸试验区国土总面积仅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约0.03%,但区内市场主体数量与全省对比比重较大。截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实有市场主体25.68万户、占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7.42%,新登记市场主体占同期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的5.83%。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突出沿边和跨境两大特色,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工作主基调,在制度创新、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