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全力打造“三大品牌”,加快推进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2020-05-24
来源:法治快报网
法治快报网(通讯员 张虹)5月22日上午,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在昆明会堂召开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六次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对“加快推进2020年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及工作部署作简要介绍。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黄杰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应邀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剑平先生;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彬女士;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先生;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女士。
“世界春城花都”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剑平就推进昆明“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情况作了以下通报:
2020年,我们将按照《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品牌。
一、打造自然和谐的世界春城花都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工作,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内涵,提升绿地景观品质为核心,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的绿色网络。截至目前,昆明市绿化覆盖率达42.07%,绿地率达38.68%。
2020年将继续统筹推进绿地建设,均衡绿地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确保全市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展现四季常绿、全城有景、植物多样、环境优良的春城风貌。
二、打造四季花开的世界春城花都
近年来,全市新提升改造或建设的46个公园绿地共栽植各类色叶及开花类乔木2.9万株、灌木46.9万株、地被52.87公顷;新建和提升改造的105条道路共栽植色叶开花类乔木7.3万株、开花灌木58.9万株、地被67.38公顷。同时还建有花境19个,面积8.64公顷。“银杏道”、“蓝花楹”、“樱花雨”等成为网红的“打卡地”。2019年新建及提升的教场路蓝花楹主题游园、盘龙区银杏小游园、广福路月季公园等16个游园绿地特色初显。
2020年将新建和提升改造塘子巷小游园、西山区城中村改造35号片区公园绿地、船房河公园等公园绿地各16个,在完善公园文化传承、生态、游憩等复合功能的同时,突出花卉主题和季相变化,形成冬季、春季各类花木绚丽多彩,夏季绿树成荫与花草交织,秋季和风悠悠与色叶植物相融的“多彩昆明”、“美丽春城”。
三、打造空间层次丰富的世界春城花都
一是通过实施人行天桥绿化、立交桥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多种方式,丰富绿化层次。2020年将继续推进立体绿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新建滇缅大道与虹山南路交叉口天桥、西福路下穿隧道等立体绿化示范点16个,营造“出门见绿、上街见花”的景观。二是建立摆花和立体花卉布置长效工作机制,对环湖东路等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实施专项设计,结合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周边环境,突出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园艺手法,增设立体花坛花艺景观,打造花影叠叠“美丽节点”。三是“以花为媒”,开展插花比赛、花卉摄影比赛、花卉运用布置比赛等多形式的赛事活动,通过多样化花事、赛事活动,丰富“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内涵。
四、打造春城景观新亮点
“白天观花、夜晚览灯”,我局将结合昆明市实际,实施主城区重要节点及道路景观亮化项目建设,对部分道路两侧、节点、组团建筑进行景观亮化建设及提升改造,提升春城夜间特色亮化景观。
五、强化工作措施,保障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一是细化年度实施计划。结合《行动计划》和《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我局牵头制定《昆明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20年工作计划》,对城市主要河道、公园绿地、街道、居住小区、重要节点等空间进一步梳理,细化2020年度春城花都建设年度任务,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影响力。目前该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即将下发。二是确保效果,加强绿化巡查。为确保城市景观效果,全面推进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成立专门的园林绿化养护考评巡查组,各县(市)区绿化管理养护情况开展巡查,进一步促进全市道路、小游园等绿化管养水平的提高,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确保“世界春城花都”景观品质。
“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彬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个方面作了重点介绍:
一、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昆明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6项、各类注册备案博物馆37个,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684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1项、代表性传承人622人;有4个省级传承基地、14个市级传承基地,6所“非遗传承示范学校”。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实施不低于20项各类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继续深入推动云南陆军讲武堂等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实施,加大翠湖、官渡古镇、龙泉古镇三大博物馆群落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云南普洱茶博物馆项目建设,做好闻一多纪念馆、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60军专题展的布展陈列,启动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提升改造,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持续做好文物执法巡查,坚持做好市级专项检查和县(市)区日常巡查工作,有效杜绝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排查处置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昆明市博物馆业发展,持续推动文博与旅游的互动融合,积极开展好“流动博物馆”等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社会效益。健全非遗名录体系,完成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公布,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扶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带徒传艺、参加展示展演等活动。加强对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继续举办传统民俗节庆、地方戏曲等非遗文化品牌活动,遴选精品项目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云南省民族赛装文化节等非遗展演。继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二、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一是深入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互鉴。成功组织十届“中法文化之春”文化交流宣传活动;坚持举办2007年创建的昆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交流项目;选派专业院团作为昆明文化使者,随国侨办进行对外进行访问演出等等。不仅把独有的云南民族风情展现给了外国观众,也为云南和昆明的对外文化宣传增添了靓丽的光彩。二是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推出以“世界春城花都”为主题的新版昆明海外宣传片,邀请海外客源地媒体及旅行商赴昆明考察踩线及拍摄宣传片,推出《昆明144小时过境免签旅游产品手册》修订版。通过在美国、泰国、老挝等海外客源目的地举办推介会、设立昆明旅游海外营销中心,投放昆明旅游广告等形式,增加昆明旅游的海外曝光度,扩大海外市场客源。三是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提升昆明知名度。成功打造了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滇池国际龙舟赛、上合昆明马拉松、环滇池自行车赛等国际体育赛事,不断扩大昆明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等国际性组织发展壮大,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合作项目化、事项化。充分依托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机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争取国家支持,在昆明机场实施更为灵活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力争新开设一批免税店,提高国内外游客在昆购物消费水平。开展多形式国际招客工作,与海外主要客源城市建立国际旅游精准营销联盟,实施互惠营销政策,吸引海外增量客源。依托昆明国际友城开展昆明文化旅游推介,与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亚太旅游组织等合作开展昆明营销推广,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第三国游客的旅游推介。积极参与 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文化旅游合作,大力开展2020年昆明市旅游市场开发活动,宣传推广昆明旅游形象。重点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昆明城市形象IP。重点赴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城市客源地开展专题营销,提升区域性旅游合作效果。不断提升国际体育品牌赛事品质,举办好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赛、中国(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重点品牌赛事,助推中国健康之城建设。
三、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9年,我市文化旅游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文旅融合起步平稳。我局始终遵循“能容则融,宜融尽融”的原则,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文彰旅、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内在逻辑。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是不断深化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工作。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良性互动。四是推动文艺创作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五是推动文体活动赛事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下一步,全面对照梳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有针对性进行查缺补漏,确保“十三五”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聚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深化推进“旅游革命”的中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掌握实情、顺时应势,高质量编制好《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从资源产品、产业业态、空间载体、服务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多领域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项目、艺旅融合“雅”项目、体旅融合“动”项目、康旅融合“养”项目、花旅融合“美”项目、博旅融合“教”项目、展旅融合“展”项目。推动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技艺+旅游、公共文化+旅游、乡土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旅游的发展,探索科技+文旅、商贸+文旅、工业+文旅等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昆明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质,切实推进文化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
“中国健康之城”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女士对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国际影响力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了如下通报: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空前提升。2020年,我们将围绕三年来开展的具体工作继续奋发有为,尽快弥补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夯实健康城市基础方面,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尽快争取优质医疗资源在昆落地。依托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打造对接南亚东南亚健康市场的高端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强化基层医疗和疾病控制体系相结合,优化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充分用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技术手段,重点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业态。积极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及体育健身工程点,进一步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
二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赛德特生物、舜喜医学等企业和项目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及细胞、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服务,加快生命科学高端领域的培育和发展。依托区位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础等条件,积极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国药中生云南血液制品产业化基地、华润云南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本地药企的提升改造,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不断优化健康产品制造体系。做好鹏瑞利健康城等康养项目的跟踪服务,鼓励建设涵盖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复合型养生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康养服务整体水平。继续打造精品体育赛事,盘活现有公共体育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做强健身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传统医药与生态环境相叠加的健康旅游产品,促进昆明市健康旅游向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特色服务、特色康复疗养和休闲养生协同迈进,不断提升健康旅游吸引力。还有就是我们目前正在调试准备上线运行的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地图,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时、直观、清晰、详细地展现昆明大健康产业运行的真实状况,为昆明大健康产业决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在强化健康品牌的营销推广方面,做好“健康昆明城”微信公众号及《健康之城》杂志的管理运维,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树立健康城市品牌形象。加强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中集中展示和传播昆明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力度,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昆明市科技局局长键介绍到:围绕昆明生态、资源、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通过整合集聚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支持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汇集一批业内顶尖专家人才,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拓展科技交流合作渠道,为科创中心建设汇集核心力量。
一是通过打造“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金字招牌、打造“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科技辐射高地以及国际科技孵化器建设等来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二是通过国外智力(管理)人才引进、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加大与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引进力度,从而促进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往来;三是支持高质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设,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光伏发电技术、畜牧技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技术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有效驱动科创;对标发展方向,新的国际化科创体系构架基本形成;谋划创新突破,营造科创氛围。切实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突出国际化;切实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外向型;科技抗疫,为保障民生提供支持。
多措并举,为全面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品牌,为加快推动昆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添柴加薪!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大理鹤庆县法院集体和多名个人受大理州中院表彰
下一篇:云南红河:边境线上的守望——走进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南溪边境派出所八个疫情联合执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