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快报网讯(通讯员 王丹青)这段时间,踏查边境和防控疫情,占据了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勐桥边境派出所民警大部分工作时间。3月22日,民警再次出发,前往三岔河附近的边界线,踏查76、77号界碑。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两名“特别”的队友,他们是勐桥乡外事界务员董理德、护林员张国武。守护边境平安,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界务员张国武:边境线上的“坚守者”
“看你们使用什么无人机测量,我文化水平低,不懂,只有靠脑子记。”今年快五十岁的张国武是一名外事界务员,这是他从事这份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
说起外事界务员,也许很多人都很陌生,在云南的边境县,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是村寨里最普通的边民,却肩负着定期在边境一线巡查保护界碑和界碑标志物,防止过耕、过牧、过伐,以及处理两国边民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的职责,被当地群众称为 “泥腿子外交官”。
“大家跟紧我,这片我熟,即使没有路,我手中的镰刀也能开出路来。”张国武一边开路,一边叮嘱后面的民警。踏查界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张国武每次都为民警们带路。他总会习惯性地带上他的四件套:一把镰刀、一壶水、一条毛巾,一包干粮。30公里12个小时,每到界碑处,他都会仔细地把界碑擦拭得干干净净,用镰刀割去周边杂草。
“最近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就在边境线上增加了巡逻次数。”张国武接着说:“现在我也老了,体力跟不上了,不过有‘00’后加入,以后就交给他们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守护界碑,是每一代人都要传承的使命。
护林员董理德:大山深处的“吹哨人”
“我每个星期都会去巡山,一般都是早上五六点钟就出发,到天黑才回来,值守点24小时都安排人值班。”皮肤黝黑的董理德说,自己平均每天都要在山林里行走10余公里,还需要随时提防蛇虫及野兽,踏山涧、迈沟壑,饮山泉、睡山间,这是他八年来的工作日常。
护林员平时做得最多的是灭火工作,要时刻盯紧瞭望对面的山林,一有异常就要第一时间报告,并马上出发前往灭火。“今年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工作不仅防山火,还增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猎违法犯罪行为,这段时间我们都是戴着口罩去巡逻。”董理德介绍说,只要有空,他们就会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协助民警宣传防火防盗、林业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像董理德、张国武这样,默默支持边境管理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扎根边疆、守护边疆,用奉献和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刻下了一串串足迹,筑起了一道道看不见的边境防线。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