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快报网讯(通讯员 赵正银)3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二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主要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全省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文化旅游扶贫及生态扶贫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瑞君先生;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治忠先生;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波先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炯先生。
之后各位发言人依次发布新闻。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瑞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商务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电商扶贫为抓手,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下面,我就电商扶贫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作简要介绍。
一、着力创建电商示范引领体系,以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助力脱贫攻坚
2015年以来,云南省推动96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96个县(市、区)共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6.9亿元,示范县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位,实现了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贫困县全覆盖,我们省8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列入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五年来,共建成8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5576个村级服务网点,8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39个乡镇快递网点。工作中,我们坚持综合示范与电商扶贫相结合,通过建立农村电商发展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减贫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贫困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模式,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网销品牌化、渠道多样化。引导贫困农户立足农村、对接城市,帮助贫困农户利用电商创业就业,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五年来,培育81家电商扶贫企业,电商扶贫服务网络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37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4.22万人,开展培训10.74万人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68.95万人。2019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517.98亿元,增长36.36%,高于全国10.75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零售额五年来增长了近20倍。
二、着力深化政企合作,以打造电商扶贫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创新商务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一是借助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和全国电商扶贫联盟优势,遴选出34个“电商扶贫优秀农产品”品牌和“电商扶贫重点扶持农产品”品牌产品入驻扶贫联盟平台,上线产品规模和品牌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一,帮助扶贫地区农产品更好上行。二是组织贫困地区产品上第三方平台。组织电商扶贫企业借助阿里村淘、村播、淘乡甜、聚划算等兴农扶贫平台,助力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商品化,拓展线上销售。在京东商城开设“中国特产-云南馆”“云南扶贫馆”,扩大贫困地区产品上线规模和覆盖范围,2019年“双十一”期间,举办冰糖橙单品生鲜节,为贫困地区冰糖橙促成4000吨订单,带动收购价提升100%。会同苏宁开展“互联网+富美乡村”电商行动,实现电商扶贫“服务、纳税、就业”本地化。三是组织电商扶贫企业参与全国“双品网购节”,倡导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向消费者推荐贫困地区性价比高的“亲民”产品,以“诚信的经营、优质的商品、贴心的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构建贫困地区产品持续盈利新模式。
三、着力抓好“一部手机云品荟”平台建设,以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云南“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构建“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为架构的“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平台。开设线上扶贫专栏,对接贫困县“三品一标”企业,实现624户生产企业、678个品牌、6705个品类入驻;在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设立线下体验店,开设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专区,5430个单品入驻;以“一部手机云品荟”为载体,利用中国-南亚博览会、东西部消费扶贫协作等机制平台,拓展扶贫产品营销渠道;以“新消费场景+新零售传播”模式,开展“云厨房”网上直播,通过知名主播、县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扶贫产品的认知度、体验感和转化率。
四、着力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以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物流规模持续扩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有力促进贫困地区“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2019年,全省入库亿元以上重点物流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96户,较2016年翻了一番,居西部省份第二位;5A级物流企业增加至7户,我省多家物流企业设立境外公司,跨境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建投物流公司“云上营家”等一批智慧物流平台加快运营推广,上海天地汇公司先后在昆明、红河落地甩挂运输物流大数据平台税源结算中心;129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实现贫困地区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
五、着力强化政策支持,以扩大贫困地区市场经营主体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省商务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稳增长扶持电商发展,支持第三方电商平台企业、电商园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开展电商经营活动,对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上行成效明显的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支持,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产品品牌。比如,剑川县举办互联网木雕大赛,引领“粉丝经济”进农村;南华县发挥野生菌产业优势,打造“蘑菇城”网络展销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宾川县注册“宾果儿”商标,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线上营销模式。培育了“光大购精彩”、“云商汇”等一大批深耕农村市场的本地电商企业,促进农产品上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着力实施“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创新电商业态模式、拓展网络营销渠道、优化电商公共服务、补齐城乡物流短板、强化特色品牌培育”等六项行动,从而促进农产品上行;坚持“便民、惠民、富民”的原则,扩大“一部手机云品荟”覆盖范围,试点推广“云品荟+直供、云品荟+消费扶贫、云品荟+第三方平台”等模式,服务农村消费流通,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任治忠:
“十三五”以来,省林草局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投身云南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按照发布会安排,我就云南林草生态扶贫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林草生态扶贫成效明显
云南是山区省份,同时也是林草资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5%,森林面积3.59亿亩,位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达62.4%。云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任务高度叠加,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是同“一个战场”上的“两场攻坚战”。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破解贫困山区有“生态”无“生计”的难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把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云南林草工作的基本遵循,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统筹推进全省林草工作,2016年以来共投入贫困地区林草项目资金380.09亿元,占全省林草总资金的79.07%,其中下达深度贫困地区180.44亿元,提前完成《云南省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绿色已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
二、林草生态扶贫扎实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们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三个方面,凝心聚力打好林草生态扶贫“组合拳”。
(一)着力开展生态保护促增收。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林草系统倍受鼓舞。贡山县就是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实现了独龙族整族脱贫。生态护林员是林草部门实施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我们利用专项资金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实现生态得保护,贫困群众得增收。目前,全省聘用生态护林员达到17.04万名,居全国第一,每人每年平均增加9000多元收入,共带动17.04万个贫困家庭、7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通过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仅扛起了生态保护职责,还积极参与到林草法律法规宣传、生态旅游服务、民族团结稳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赢得了村民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增强了自信,激发出了强烈的内生动力,从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硬起来,实现扶志与扶智的有机结合。
(二)着力开展生态治理促增收。通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夯实贫困地区生态基础,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十三五”以来,全省88个贫困县共完成营造林2529.54万亩,占全省完成面积的78.7%,其中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营造林面积998.7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以来,省林草局争取到1294.06万亩退耕任务,安排到88个贫困县1212.81万亩,占总任务量的93.72%,并重点倾斜深度贫困地区,做到有退耕意愿的贫困户“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截至2019年,全省重点安排贫困户退耕还林155.6万亩,惠及24.8万户99.3万人,补助期内贫困户可获得现金补助18.7亿元,户均7540元,人均1883元,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转移性收入。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全省88个贫困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19%,比全省森林覆盖率62.4%还高出0.7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生态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就是昭通市鲁甸县结合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发展林产业,促进脱贫致富的典型。
(三)着力发展生态产业促增收。一是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目前,全省木本油料林种植面积5150万亩,人均1亩以上,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成为贫困地区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涌现出云南核桃、临沧坚果、鲁甸花椒、怒江草果、昭通竹笋等一批助农增收明显的地方特色林产品,为产业脱贫攻坚厚植优势。二是引导林草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核桃采收、加工等行为,引导全省开展核桃优果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举办坚果博览会和组织参加脱贫攻坚推介活动等,加大云南林产品宣传推广力度,解决卖难问题。三是通过林业贷款贴息促进产业扶贫增收。2019年,我们面向全省贫困县的林业贴息贷款规模达到30.78亿元,落实贴息资金6686.5万元。四是积极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落地转化。“十三五”以来,在全省贫困县共开展103个中央和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立推广示范基地4.4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3万亩。
三、林业生态扶贫大有可为
俗话说得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林草扶贫工作措施,建立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健康的林草产业体系,积极投身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中。一是继续将林草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林业项目首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需要,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二是继续向国家积极争取生态护林员政策,并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做好生态护林员的“选、管、用”工作。提高生态护林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好生态护林员保护森林资源和助力脱贫攻坚的“双重”作用。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将80%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倾斜安排到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四是依托林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林产业,形成一批树得起、站得住的产业,打造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品牌。重点加大对核桃、澳洲坚果、花椒等特色林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引导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带贫益贫成效,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全省林草系统将和云南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坚韧的毅力、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合力攻坚,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扶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林草行业新的更大贡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胡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机制保障。省农业农村厅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聚焦工作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培育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重点抓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产业覆盖。2016年制定印发《云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8年制定印发《云南省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尊重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2019年,全省产业覆盖贫困户169.01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99.48%,基本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在扶贫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注重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有机结合,全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20个特色县中贫困县比例为70%。二是抓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9年,全省带贫农业龙头企业4624个,带动贫困户71.34万户;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1.82万个,带动贫困户114.3万户。大力推广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将单家独户的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链条,促进稳定脱贫增收;全省共有2.9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5.71万户,主体带动率97.54%。三是抓指导服务。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省共遴选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2.86万人,对贫困户开展面对面的生产经营指导服务。依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组建436个专家组,与88个贫困县建立了农业科技对口帮扶机制。组建“三区三州”专家服务团,由马铃薯、牧草、花卉3个产业16名专家对口指导迪庆州,茶叶、蔬菜、草果、中药材、中蜂5个产业25名专家对口指导怒江州,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四是抓产销对接。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去年一年,组织贫困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参加8场全国性产销对接活动,其中在省内举办4场,现场签约金额16.94亿元。我省贫困地区的尼西鸡、藏香猪、老窝火腿、沧江红米等大批特色扶贫产品打响了市场知名度。
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全省有90.4%的贫困户从产业扶贫中获得了收入,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1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幅12.3%,增速比上年快1.9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8个百分点,比全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0.8个百分点。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在巩固当前产业扶贫成果基础上,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工作组织管理。紧盯产业扶贫投入、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实效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构建上下左右运转协调、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有效落实。二是提升扶贫产业质量。围绕比较优势发展生产,围绕增收脱贫提升产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直接支撑,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可持续的产业依托,为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兴旺基础。三是提升主体带贫能力。加大项目资金奖补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双绑”覆盖面,加强对各类主体的指导培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带贫能力、带贫质量和带贫效益。四是提升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对贫困县农业生产经营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种养殖技术、带贫主体经管管理能力培训,引导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孙炯: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文化旅游扶贫的安排部署,全面构建推进文化旅游扶贫的体制机制,强化文化旅游扶贫的政策支撑,夯实文化旅游扶贫的基础,突出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四年来,全省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超过5700个,其中,文化扶贫项目4000余个,乡村旅游项目1700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全省有规模游客接待的贫困村达1000余个,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旅游者超过9.2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7000亿元,文化旅游累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达到75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文化和旅游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构建了推进文化旅游扶贫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扶贫文件,构建了全省文化旅游扶贫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和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认定规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标准化发展。在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三区三州”重点区域,帮助制定了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云旅发〔2018〕2号),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
二是全面加强全省文化旅游扶贫的组织领导。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成立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省文化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厅挂钩扶贫办公室和文化旅游行业扶贫办公室,全面加强对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实地调研指导,督促指导各州(市)、县(市、区)制定文化旅游扶贫工作计划,扎实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旅游扶贫。四年来,各项工作按照我们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到责任人和责任点,压实旅游产业扶贫责任,确保文化旅游扶贫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旅游扶贫示范推广。我们推进了“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建设1个旅游扶贫示范州——怒江州、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5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100个、州级150个、县级250个)、培育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文化旅游综合带动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怒江州美丽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大滇西旅游环线启动建设,独龙江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怒江3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快推进建设。全省认定命名了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村,100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县(市、区)组织培育了1万余户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户。通过四年的创建培育,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四是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新创建及改扩建一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省88个贫困县已建设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882个、达标率占73.6%,已建成达标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356个、达标率占79.2%,县级图书馆评估定级达到三级以上的有85个、达标率96.6%,县级文化馆评估定级达到三级以上的有77个、达标率87.5%。88个贫困县所有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我们多年没有完成的短板,通过这一轮扶贫攻坚实现了目标,云南96%是山地贫困地区,这样一个边疆省份能做到这点,省委、省政府下了最大的决心。同时,我们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厕所建设,全省完成乡村旅游厕所及分布在乡村的旅游交通沿线旅游厕所建设1100座,带动提升乡村厕所文明。推动各地建设了一批乡村游客服务中心和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夯实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础。
五是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四年来,按每个村2万元的标准持续为贫困县行政村安排文化器材购置补助资金,为88个贫困县近1万个贫困村安排了文化活动设备购置资金近2亿元。我们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圆梦工程”“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每年选派500人以上,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工作者专项支持计划。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创作一批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艺术作品,打造了《白鹭归来》《独龙天路》《幸福花山》等一批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以脱贫攻坚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等获奖典型人物为原型,创作排演了一批反映决战脱贫攻坚的舞台艺术及美术作品,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组织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5万余场,覆盖观众6000余万人次,真正起到了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六是加大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支撑力度。我们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文化旅游基金、项目投融资上给予倾斜支持,经初步统计,全省超过75%的文化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分布在贫困地区。尤其像云南西北部,绿水青山也是我们重要的旅游景区,包括“三江并流”区域,它的核心区是5000平方公里,这个核心区域恰恰也在我们的贫困地区。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企业服务品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品牌创建给予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在云南文化旅游形象广告片、各类文旅展会、赴国(境)外开展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海外品牌宣传推广平台上加大对贫困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推介力度,在南博会、旅交会上为深度贫困地区免费提供扶贫展位,加大“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宣传。在人才培训智力支持上,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行政及中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旅游景区规划管理、酒店管理、藏区导游培训等6个方面送教上门培训,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文化旅游院校、文化旅游企业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扶贫培训,四年累计培训超过20万人次。组织文化旅游专家赴基层开展调研指导,组织到贫困县开展“云旅四季论坛”,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家服务团文化旅游分团调研指导服务,目的是在扶贫的同时,把扶志扶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年来,云南的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在全国来讲创立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可以推广的示范村、示范乡镇,用产业扶贫的模式推动了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深耕和落地,对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升贫困户的收入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