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这位女法官有自己的“幸运法则”

2025-04-02 快报网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每次遇到困难,总能在工作中找到答案。”

  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法院二楼走廊,身着法袍的隋秀桥捧着卷宗匆匆走过,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她的领章上跳跃。


烟台市牟平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一级法官,民事党支部书记隋秀桥

  从听不懂方言的书记员到全市法院“十佳法官”,这位扎根基层十八载的女法官用她的“幸运法则”,在家长里短中书写着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从园区到法庭:在人生转折处听见使命召唤

  2003年春天,金融专业毕业的隋秀桥面临人生重要抉择。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她被分配到牟平沁水工业园管委会,负责服务园区企业。

  隋秀桥的丈夫张新福则是牟平法院的一名法官,身处办案一线的他,总把“老孙家的腌菜缸被强拆了”这样的故事带回家。那些沾着烟火气的纠纷像蒲公英的种子,在隋秀桥心里生了根。

  恰逢法院急需补充书记员,组织部将调令下达到了园区管委会,这个从未接触过法律的姑娘在征求意见表上工整写下了“同意”二字。

  “当时书记问我图什么,我说既然做了公务员,就想离老百姓更近点儿”。

  然而当组织部的调令终于攥在掌心时,她才发现,法院不是诗意的蒲公英田,庭审记录时听不懂的“早qín” “yè来”土话,被审判员密密麻麻圈改的笔录,记不全的“诉讼时效中断”法条、 “举证责任”专业术语,才是真正的法院生活。

  “工作是最好的老师。”抱着这样的信念,隋秀桥白天跟着不同庭室学习,晚上挑灯苦读司法考试教材。民二庭的借贷纠纷教会她商事思维,刑庭的伤害案件让她理解刑罚温度,而家事审判中破碎的爱与亲情,更让她触摸到司法的人文底色……

  就这样,那些支离破碎的“证据链断裂”“无因管理”在彻夜的月光里发酵,渐渐长出法律的血肉。两年后,当法考证终于拿到手时,她在日记里写道:“法律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带着体温的公平。”

千钧法槌化春雨:在家长里短中书写司法答案

  “有些正义不用法槌敲打,只需在人心褶皱处轻轻熨烫。”面对面红耳赤的当事人与千头万绪的纠纷,隋秀桥不急不缓、温柔细腻的话语总能春风化雨。

  清晨,牟平法院的第三审判庭里气氛紧张,装修工老李夫妇因追讨欠款,几次将年迈的父亲抬到被告门前,已经把民警闹来了三次。双方在庭上情绪激动,拍桌怒吼。

  然而,隋秀桥并未急于敲响法槌,而是耐心倾听双方的诉说,努力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听被告诉说装修中的瑕疵与不满,听原告红着眼眶诉说辛劳与不公。隋秀桥从法律的角度,耐心解释权利义务,从情理的角度,理解双方的难处与不易。经过三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同意各退一步,被告当场履行7000元欠款,老李夫妇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着双方一笔一画签署调解书,隋秀桥想起了自己当年抄写的法条,而此刻它们正化作春水,润开当事人眉间的冰碴。

  “隋庭长说话像棉花,办事像秤砣。”是同事们对隋秀桥的一致评价。

  在立案庭工作期间,隋秀桥接到过一个特殊任务:处理七旬老人王桂芳(化名)的第8次诉讼。这位退休老人五年间打过继承、保险、租赁等各类官司,胜诉了仍要投诉。

  “有天凌晨五点接到她的电话,说梦见法官和被告喝酒。”隋秀桥没急着反驳,反而顺着话头问:“您觉得喝的什么酒?”“肯定茅台!”“那咱们可得查查被告账户有没有这笔开销了。”

  这个玩笑成了破冰契机。隋秀桥发现老人子女都在外地,诉讼成了填补寂寞的方式。她开始每天抽半小时陪老人“唠案情”,从继承法聊到广场舞队形。有次调解途中老人突然问:“闺女,我能认你当干女儿吗?”隋秀桥握着她颤抖的手:“咱们法律人不兴这个,但您有事随时找我。”最终败诉的老人却送来锦旗,八个金线绣成的大字在阳光下流淌暖意——“法槌未落,心结已解”。

  在隋秀桥的心里,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力量,她始终坚信,通过耐心的调解和真诚的沟通,可以化解群众心中的矛盾与不满,让司法更贴近民心、顺应民意。

苔花如米亦芳华:在天平两端守护家国情怀

  审判台上雷厉风行的隋法官,在家人眼中却是“永远在加班的妈妈”。大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寒暑假的旅行约定总是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搁浅;小儿子的家长会记录本里,母亲的签字也总是空白。

  当荣誉墙上满是“办案标兵”“十佳法官”奖牌时,办公室角落那张褪色的全家福,在无声诉说着一位基层女法官对家庭的愧疚与坚守。

  深夜,牟平法院二楼西侧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最后。隋秀桥伏在办公桌前写判决书,女儿蜷在沙发上睡着了,校服皱巴巴地搭在身上。半夜两点,隋秀桥关上电脑才发现女儿和衣而眠,工作中从不退缩的她,此刻却被女儿的身影灼痛了心扉,落下热泪。

  上小学的儿子也早就学会了“等妈妈”。周末被送到奶奶家时,总偷偷把饼干塞进妈妈的口袋里:“妈妈你加班的时候记得吃!”隋秀桥转身离开时,却瞥见儿子趴在窗台上一直目送着她,小手攥得紧紧的。

  暮色中的牟平法院,办公室灯光与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刚结束六个小时庭审的隋秀桥站在台阶上,看女儿牵着儿子从远处跑来,两个孩子胸前的校徽与母亲衣领上的法徽在暮色中交相辉映。

  “妈妈,我们来接你下班!”儿子雀跃的声音里,那些被时光折叠的愧疚与遗憾,忽然都化作了天平两端沉甸甸的砝码——左边是百姓交托的信任,右边是血脉滋养的信念,而平衡点永远向着初心的方向。

  夕阳将隋秀桥的影子拉得很长,荣誉墙照片里的她与现实中捧着卷宗疾步的身影渐渐重合,发丝间漏进的微光,恰似当年飘进心田的蒲公英,终在岁月里长成守护公平的连天碧荫。

  或许真正的幸运从不是坦途,而是在每个踉跄处都能触到土地的温热,这个把青春献给审判台的女子,眼底仍保持着初入法庭时的温润目光:“当老百姓握着你的手说‘这事过去了’,我想这就是法官最幸运的时刻!”(来源: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热点新闻

京ICP备1900425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