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快报网 (通讯员 张虹)7月13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了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市专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丽江处于全国最贫困的“三州”包围之中,宁蒗小凉山地区和傈僳族等“直过民族”,过去几乎是区域性、整体性贫困,名气大、实力小,资源多、实力弱,山水美、贫困深,旅游强、税收少成为了丽江的基本市情。全市5个县区当中,有3个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宁蒗县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市466个村(居)委会当中,有贫困村250个、有深度贫困村110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7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是19.16%,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1.71和3.42个百分点。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硬任务,秉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信念。五年来,丽江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中共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就丽江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
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齐发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9亿元(财政大口径统计),共有16.9万贫困人口、11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16%降至1.01%,顺利的实现了玉龙县、永胜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其中,玉龙县县域贫困治理体系成为了全国首批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永胜县脱贫摘帽群众的认可度高达99.56%),宁蒗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将于今年退出,“直过民族”傈僳族、“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12个涉藏乡镇全部脱贫退出。
五年来,丽江贫困山村的面貌一天一个样,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步入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落后、走向文明的发展轨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房更好了:安居才能乐业。五年来,我们聚焦住房安全问题,紧盯偏远、危险、贫瘠、出行不便的深度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等,累计对19.9万农村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实施危房改造80711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5956户24965人,贫困乡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实现了从“忧居”向“安居”的转变。全面完成易地搬迁拆旧复垦复绿,实现土地增减挂钩流转收益7.3亿元。宁蒗县立足于“挪穷窝、拔穷根”,整合投入了20.56亿元资金,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4797户共2万人搬出大山进行妥善安置,其中,在县城建了3个集中安置小区共安置1.2万余人,配套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医院、幼儿园、农贸市场、文化体育中心、建材市场,创办了扶贫车间,并围绕“培训1人、转移1人,就业1人、脱贫1户”的目标,加大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目前正在朝“可致富”的目标迈进。
收入更高了:脱贫的关键支撑在产业和就业。五年来,我们聚焦农产业散小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紧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抓产业、稳就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投入产业就业扶贫资金7.8亿元,发放扶贫贷款48.85亿元,建立就业扶贫车间34个,实现产业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有效带动全覆盖,实现贫困户户均转移就业1.5人(共6.63万人),特别是今年来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点对点”“一对一”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仅到浙江务工的就达到6899人、比2019年增长237%、其中贫困人口占22%。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27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56元,年均增长1380元,高于农村居民年均增长的1276元。
华坪县发展壮大“一县一业”芒果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共种植芒果30余万亩,直接带动709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宁蒗县新营盘乡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恒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2700高原特色苹果”产业,由党支部成立合作社,组织群众与公司签订收购合同、进行线下生产,恒泰公司实行订单收购、果园托管、土地及果树流转、股份合作,建立电商平台,带动贫困户342户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全乡的山坡变绿了,村庄变成了花园、果园,正在打造生态农旅示范村。
永胜县2019年起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助力产业扶贫,按照财政补贴90%、农户自筹10%的比例,由县级投入配套资金680多万元,群众自筹75万元,实施18项种植业、6项养殖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投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自然灾害和价格指数保险应保尽保,目前已在全市5个县区全面铺开。
保障更实了:民生保障是脱贫的基础。五年来,我们聚焦教育医疗卫生最薄弱领域以及社会保障兜底的问题,紧盯最贫困群体和最困难群众,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确保“两后生”应学尽学、应收尽收,全力解决好“直过民族”学生控辍保学问题,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有2.1万贫困人口通过教育扶贫得以脱贫;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等硬件建设,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患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0.84%;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大力推动脱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58亿元,保障了特殊贫困群众生活;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资金52亿元实现乡(镇)通油路硬化路、村小组通通达路、466个建制村通客车、所有建制村100%通了动力电。永胜县实施“直过民族”贫困学生集中办学(小学集中到乡镇、初中集中到县城),加快傈僳族集聚区“一村一幼”建设,投入4.71亿元建设的县民族中学已经投入使用。率先实施每村1万元药品采购周转资金制度,解决贫困乡村卫生室“少药”现状,目前全市村委会已经全部推广。宁蒗县法院巡回法庭今年5月在小凉山学校公开开庭审理两名家长拒送适龄子女入校的“官告民”案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国家财政部在帮扶永胜县工作中探索“六抓六定”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推进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2016年以来,永胜县扶贫资金执行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六抓六定”:抓制度建设、“定规矩”,抓项目建设、“定用途”,抓绩效预算、“定目标”,抓执行进度、“定时间”,抓督查问责、“定红线”,抓能力提升、“定基础”)。
动力更足了:脱贫攻坚的主体永远是贫困群众。五年来,我们聚焦“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紧盯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衔接,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全面推广“六小创新”、乡风文明“红黑榜”、积分管理、“爱心超市”、信用评级等做法,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3.8万余场次,全面建立村规民约,建设“爱心超市”416个,真正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规划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华坪县以村规民约为载体,2018年以来,全县8个乡镇61个村(社)全部建立“红黑榜”制度,“红榜”“黑榜”分别上榜4300余人、1300余人,成为一面倡导什么、纠正什么的“会说话的墙”,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将“爱心超市”与“红黑榜”结合,与积分制挂钩,让“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环境更美了:五年来,我们聚焦贫困乡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紧盯让贫困乡村美起来,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累计投入资金29.9亿元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村庄长效保洁机制、人居环境奖惩机制、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对整改不到位、环境不达标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提升了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乡村美的目标正在实现。
玉龙县黎明乡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同胞发展滞后。黎光村结合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实施“村寨银行”项目,按户自愿等额入股,公益组织按1:1比例给予配套组成本金,村民使用本金必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集经济周转、社会互助与环境保护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微金融互助体系,成功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原住民和社区保护地注册系统,村庄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收入高了。黎明乡的美乐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曾经是“美而不乐”的傈僳山寨。近年来,通过发展核桃及林下产业,逐渐形成了“树上有果、树下中药材、中间种植高秆作物”的立体经济,实现了1亩土地能有3份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000元上升到了2019年的1200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森林乡村”。
发展更快了:脱贫成果巩固要靠乡村振兴。五年来,我们聚焦贫困乡村长远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启动实施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旅结合、三产融合,重点抓好“六个一百”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建设100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100个光伏提水站、连片种植100万亩特色优质经济作物、年产100万头生猪、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造100亿元以上收入)和总投资160亿元的国家林业生态扶贫贷款PPP项目(其中,投资40亿元、面积21万亩、预计总产值83亿元的一期PPP项目将于今明两年内完成),推动了荒山荒坡转变为绿水青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了沿江广大乡村的环境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正在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组织更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五年来,我们聚焦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最硬的人打最硬的仗、尽锐出战,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措施,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800多人次,驻村干部8300多人次,培训干部4.5万余人次,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153个,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656人,召回驻村工作队员14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同志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云岭楷模”等4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
宁蒗县沙力村委会原主任杨大林同志把整整13年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高寒贫困山村,在杨大林当选村主任之前,沙力村有8个村民小组还没有通电,也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没有一口可保障人畜饮水的水窖。从2004年杨大林当选沙力村主任到2017年12月倒在扶贫路上,他借款修路,推进全村各村小组“通路、通电、通水”得到全面解决,成立合作社发展壮大种养殖业,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3%降至2019年的2.09%,被省委追授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经过五年努力,丽江贫困群众缺衣少食的贫苦经历已成过往,贫困落后的“穷根”已经连根拔起,绝对贫困即将在丽江成为永远的过去式。五年来取得的成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国家财政部、上海市杨浦区、三峡集团、大唐集团、上海贝尔公司、省直有关单位等定点帮扶单位、集团帮扶单位、东西扶贫协作地区和社会各界倾力帮助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战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还有不少公共基础设施欠账、产业带贫基础还比较薄弱、脱贫长效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还不够紧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决不能有任何的松劲和懈怠。下一步,我们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定必胜信念,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一起抓,在大战大考中经受考验,坚决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是坚决完成剩余减贫任务。要聚焦“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全面排查问题,实行挂牌督战,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到一线,确保2784户9372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宁蒗县高质量脱贫摘帽。要重点聚焦“三保障”、饮水安全、社会兜底等查漏补缺,确保不出现疏漏和盲点。我们要把政策、资源、项目、资金优先向宁蒗县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巩固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是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聚焦全省即将开展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进一步压实责任,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我们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经脱贫的要进行全面排查、进行查漏补缺;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和致贫风险的要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要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就业、产业和政策的可持续性。我们要建立健全分类监测帮扶机制,扎实做好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社会保障兜底户三种类型系统划分,重点防范返贫风险。要强化常规动态调整,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三是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抓好示范带动,深化农村改革,把脱贫典型升级打造成为乡村发展的“示范性”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要着力推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六个一百”工程,加快推进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大力发展金沙江绿色农业、林下经济和高原生态种养殖业。要持续改善农村地区道路、饮水、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把贫困山区升级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的“精品式”景区,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行“党建+微网格”模式,把扶贫网格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治理的“全能型”网格。
四是统筹抓好战“疫”与战“贫”。我们要充分用好国家、省市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措施,抓住国家应对疫情加大投资的时机,加快启动实施一批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要用好用足国家抗疫特别国债、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的有关政策,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持续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支持扶贫项目企业全面复工达产,多措并举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坚决防止因疫致贫返贫。省内外各方人士都在关注丽江旅游业的恢复情况,在这儿我可以告诉记者朋友们,丽江在一季度确实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随着全国疫情形势的好转,旅游业正在快速复苏,如果国家层面能够允许跨省组团,将会在暑期恢复到往年水平。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脱贫攻坚关系重大,旅游业直接带动40万人就业,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贫困人口。
五是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持续深化“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建立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艰苦奋斗、自强拼搏的志向。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与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培育一批长效富民产业,增强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有长期得到培育支持,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一个主导产业。
六是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要“军法从事”。要坚持党政同责、条块同责,扛稳压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的直接责任、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责任、贫困群众主人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同向发力的攻坚局面。要进一步强化挂牌督战,严格时限推进各类问题整改清零,以最高标准最佳状态迎接国家普查大考。要继续保持现有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稳定,注重关心关爱各级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着力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摆脱贫困只是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接续奋斗、再接再厉,坚定信心不动摇、顽强奋斗不松懈、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一定能够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单。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何玉兰就丽江市在组织领导和完善工作机制方面采取得的有效措施作了简单介绍:
一是扛实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联贫困县,逐县主持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以全面会战的姿态进行总动员,以誓师决战的壮举进行大集结,以挂牌督战的军令发起大冲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驻扎一线指挥作战、蹲点督导,全市33名厅级领导分别挂56个乡镇、包64个贫困村;贫困县党政一把手保持稳定,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县级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到人,各级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出台《丽江市脱贫攻坚“八个责任主体”责任清单》,实行责任捆绑机制,构建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户、责任到人、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二是健全机制。全市设5个战区、59个战场、250个阵地、110个攻坚堡垒,组建21个核心指标攻坚指挥部,全员投入脱贫攻坚战;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的工作督导组常驻一线、全情投入,全面开展政策培训、业务指导、实战演练,做到督促指导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坚持一月一研判、一周一调度,推动工作对标对表、任务落细落实、问题整改清零;强化挂牌作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逐县召开推进会,成立5支作战小分队,蹲点督(作)战,组建21支市级行业参战纵队,紧盯目标任务全力参战,做到县(区)和乡镇全覆盖,共入户1200多户,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200多个。制定《丽江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规矩”“定用途”“定目标”“定时间”“定红线”“定基础”,建立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三是建强队伍。按照深度贫困村5人、贫困村4人、有扶贫任务的村3人的“543”标准,派驻工作队418支,工作队员1645名,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有扶贫任务的村全覆盖;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800多人次,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153个。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对22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开展提级交叉巡察,累计查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46个,处理2901人;点名道姓曝光182批232个问题,严肃约谈提醒15个乡(镇)、10家市级行业扶贫部门、112名处级领导干部。同时,严格落实生活补贴、人身意外险、驻村工作经费、休假等政策待遇,贫困村干部人均每月最高增资1000元。五年来,在脱贫攻坚一线累计提拔干部656名。
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斌就丽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作了简单介绍:
一是从严从实抓精准识别。开展“地毯式”全员遍访,共组织5434名干部,成立418个动态管理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乡级包村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12人组成,全权负责各村动态管理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按“七步骤”“六查六看”工作法,逐户遍访全市农村常驻人口27万户102.9万人,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精准锁定贫困对象。实行“一月一比对、一月一闭合”工作机制,提高扶贫信息精准度,确保扶贫大数据平台、行业数据平台、纸质台账、帮扶明白卡和实际情况高度一致,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自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先后开展了5轮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新识别1631户5439人,剔除识别不精准户5271户16704人,因灾因病因突发事件返贫256户947人,精准锁定44303户178729人,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评”“漏评”“错退”现象发生。
二是从严从实抓精准帮扶。充分运用遍访成果,按照“六清”“六定”要求,统筹布局县、乡、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项目,完善了418个村级施工图、59个乡级路线图、5个县级项目库,配套资金规模达到76.84亿元,累计入库项目达到7461个,完成项目6392个,覆盖贫困村250个,覆盖100%的贫困人口,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部门、基层扶贫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责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逐项对标补齐短板。全市新培育带贫主体592家,带动贫困户比例97.39%;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6307人,占贫困劳动力的61.23%;集中安置贫困群众3858户16242人,分散安置贫困群众2098户8723人;农村危房完成加固改造23364户,拆除重建57347户;41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控辍保学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28.42万人。
三是从严从实抓精准退出。严格按照贫困退出程序和标准,以“零漏评”“零错退”为目标,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既不急躁冒进,又不消极拖延,做到成熟一个退出一个,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在贫困退出过程中,坚持分级负责、层层把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贫困人口退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对贫困村退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贫困县脱贫退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着力压实各级行业扶贫部门责任,对本行业脱贫指标完成情况出具意见,并报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玉龙县、永胜县脱贫质量较高,群众认可度分别达到97.72%、99.56%。
四是从严从实抓精准巩固。严格落实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把返贫风险户、边缘户纳入监测范围,全市消除边缘户2539户9565人、返贫风险户1735户6954人。在永胜县开展防返贫保险试点,建立“保险+扶贫+服务”模式,对16211户建档立卡户和941户边缘户进行投保;在华坪县开展防返贫基金试点,由财政每年筹集100万元防贫救助金,把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未脱贫户等纳入防贫救助管理。对现有单个政策无法兜稳的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政策叠加,建立特困救助基金,确保兜牢兜稳。下真功夫、细功夫、长功夫抓好产业、就业稳增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好龙头企业带贫作用,抓好转移就业,确保脱贫退出人口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丽江是一个风光绚丽、歌舞升平、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丽江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念,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