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2020-03-27 来源:法治快报网

  法治快报网讯(通讯员 赵正银)3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三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主要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医保局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全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及社会兜底保障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女士;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先生;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良玉先生;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邓斯云先生;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志学先生。
  
  之后各位发言人依次发布新闻。

  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 杨红琼: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关于教育扶贫的决策部署,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各项重点任务,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下面,我就云南教育扶贫工作情况,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硬件方面。一是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任务,累计投入347.28亿元,竣工投入使用校舍1408.68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资金达51.36亿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同时,2019年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二是省级投入16.05亿元,完成C级校舍加固改造任务,改造面积达264.88万平方米,全省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三是省级统筹5.6亿元生均公用经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全覆盖。
  
  软件方面。一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2019年人均每月补助达到562.5元。2018年起,每年对500名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留住一批扎根乡村的好老师。二是提高农村中小学保障水平。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免费教科书和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两为主”“两纳入”“同城同教”要求(“两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两纳入”即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在农村学校普遍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增进留守儿童与家人的情感交流。三是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与省残联共同出台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指导意见,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持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3.3%提高到2019年的94.77%,提高1.47个百分点。全省129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云南成为全国第22个、西部第5个整体通过基本均衡验收的省份,我省义务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
  
  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任务来抓,从四个方面打好控辍保学“组合拳”。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在全省组织控辍保学大排查,制定“四查三比对”数据核查方法(即:查户籍、查学籍、查学生、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学籍比对、学籍与实际在校生比对、学生与扶贫数据库比对),加强动态管理。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出台督导评估办法,督促县级政府依法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一县一方案”“一校一方案”“一人一方案”。2019年10月以来,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开展控辍保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报了9个典型问题,向4个州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8名责任人被追责。三是加大依法控辍力度。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在总结控辍保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的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依法审理和执行多起控辍保学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抓好分类安置。出台劝返复学学生安置工作指导意见,做好多样化分类安置工作,规范普职融合教育安置方式。强化质量保学,做好复学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关爱帮扶工作。
  
  2019年9月25日至12月25日,我省累计有效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3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625人,有效遏制了辍学增量、减少了辍学存量。
  
  三、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应助尽助”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在云南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享受助学金;义务教育在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和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基础上,2019年将非寄宿制学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给予生活费补助;中职学生免除学费,给予国家助学金和“雨露计划”生活费补助;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享受国家一等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学费奖励等政策。
  
  2019年,全省投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82.78亿元,资助学生497.68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投入44.08亿元,资助学生299.49万人次。
  
  四、实施“推普攻坚”工程
  
  一是启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及素质提升工程。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资金4661万元,完成9.96万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不通汉语劳动力培训;发放语言扶贫定制手机2万台,29.18万人通过手机App学习普通话、认读常用汉字。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在推进“一村一幼”建设中,以“直过民族”等不通晓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通过完善民文教材体系、加强双语教师培养、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三是开展普通话达标创建。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700个,完成114个城市、2370所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普通话普及程度大幅提升。
  
  五、扎实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落实“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求,抓紧抓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一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扶贫工程。一期工程3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3.39亿元,完成率达83.56%。二是推进“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下达中央专项资金7亿元,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建设项目1019个,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开展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三是实施建档立卡专项招生计划。2019年,通过高职单招、专升本等专项和试点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808人。四是开展职教东西扶贫协作。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实施职教东西协作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年以来共输送1.2万名学生到东部五省市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六、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定点联系滇西脱贫攻坚,省教育厅加强协调对接,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近年来,教育部组织东部10个职教集团帮扶滇西10州(市)的职业教育,组织10个司局对口联系滇西10州(市),先后选派7批次484名部机关和部属高校干部到滇西56个县(市、区)挂职,推动建成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支持云南省与23所部属高校签订省院(校)合作协议,组织12所高水平大学对口援建大理大学,实施青年创业培养计划、农村校长培训、英语教师补短板等一大批智力扶贫项目。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省教育厅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深入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堡垒,关爱好困难群体,巩固好教育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高俊: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科技扶贫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决心更坚定、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整合资源力度更大、科技特色更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更突出的总体思路,省州(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形成合力,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动员组织全省科技工作者投身服务于脱贫攻坚主战场,高质量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技扶贫成效明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我省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服务于脱贫攻坚,依靠科技人才,开展智力扶贫;转化科技成果,实施技术扶贫;培育创新主体,支撑产业扶贫,取得了4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动员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县,面向企业、乡村、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和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生产技能,涌现了一批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科技扶贫先进典型。二是面向贫困地区转化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面向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科技项目倾斜支持政策,扶持各地培育特色产业。结合科技人员选派,编制科技扶贫“技术包”“成果包”,累计推广100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三是培育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在全省贫困地区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新主体、新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四是打造了澜沧科技扶贫模式。支持澜沧县选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生态养殖等产业作为脱贫产业,由院士团队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探索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新模式。省委、省政府2018—2019年连续2年召开全省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会,总结和推广澜沧科技扶贫的经验和模式。
  
  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脱贫攻坚智力支持
  
  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对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的结对帮扶,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人才、成果、基地等方面的优势,为贫困地区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他们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截至2019年,云南省累计认定派出各类科技特派员14130人次,直接引导参与创业项目农户3227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民193.71万人次,推广新技术587余项,引进新品种54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94余万人。
  
  三、强化科技支撑,夯实产业科技扶贫基础
  
  从2018年起,在省级财政科技资金预算中专门安排科技扶贫示范资金,支持有贫困县的州市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产业科技扶贫示范、科技特派员扶贫示范等项目,并对迪庆藏区、怒江州、镇彝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给予倾斜。2018—2019年,全省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近600项,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1个,覆盖贫困村587个,带动贫困户9592户。强化创新创业平台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云南省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8个;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51家,认定省级星创天地84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县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4个,推动贫困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打造科技入滇大平台,为科技扶贫注入新动能
  
  科技入滇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举措。连续举办四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实现签约项目2500余项,引进408位院士专家团队,累计突破杂交水稻、柠檬产业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435项,开发新产品338个。沪滇、京滇、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创新合作持续推进,为云南科技扶贫注入新动能。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上海、广东等省市在云南开展科技对口帮扶,通过科技入滇平台,一大批院士、专家团队肩负使命、胸怀感情深入我省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工程院澜沧科技扶贫经验被大力宣传推广。“科技入楚、科技入玉”等机制推动科技入滇向各州市延伸,为地方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开辟了新的渠道。
  
  在下一步工作中,省科技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探索科技人才结对帮扶、科技扶贫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等科技扶贫新模式,推动科技人才和成果向贫困地区集聚,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良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民政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兜底救助,持续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全力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下面,我就民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作简要介绍。
  
  一、坚决压紧压实兜底保障的政治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总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为全省民政部门首要政治责任和最大民生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全省民政部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重要的实践载体,压紧压实省、州(市)、县、乡、村各级责任,科学统筹民政、基层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工作力量,形成有效落实工作机制。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做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四个方面的紧密衔接,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宣布脱贫后可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可给予半年至1年的渐退期,实行“救助渐退”,促进稳定脱贫。截至2019年12月,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的有153.43万人。
  
  二、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持续提质增效
  
  坚持民政、扶贫各自认定标准,实现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对象动态调整双向衔接,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从2015年2292元/人/年提高到 2019年底的4354元/人/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全省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从2015年的209元/人/月提高到739元/人/月,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274元人/月、1974元人/月。2019年5月以来,持续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共向全省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6.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471万人次。2019年全省共支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22亿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扎实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
  
  2018以来,我们在全省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三年专项治理,认真组织精准认定、精准救助,确保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不符合条件的应退尽退,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认定为兜底保障对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根据致贫原因给予相应产业、就业帮扶,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不参加扶贫项目的,全部减发或停发低保金。2018年以来,共动态清退不符合条件农村低保对象184.1万人,新进纳入低保对象105万人。
  
  四、全力打造云南救助“阳光低保”
  
  建立健全省、州(市)、县、乡四级低保举报投诉咨询和快速处置反馈机制,在各级民政网站或政务公开网公示四级低保投诉举报电话,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有效。2019年,省级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举报投诉和网络举报441件,基本实现全办结、零积压。落实民政工作人员、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问题。积极推动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社银一体化”资金发放,简化资金从县级拨到乡镇、再从乡镇到金融经办机构的繁琐程序,改进资金划拨繁琐、到位慢、监管有漏洞等不足,确保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五、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保障能力
  
  充实社会救助经办服务力量,确保乡村基层承担的100%入户调查、主持民主评议、定期动态复核等工作全面落实。提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兜底保障能力,强化干部培训,编印农村低保工作手册,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互联网+低保”等方式强化便民利民手段,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一部手机办低保”,通过申请人身份信息实时验证、申请信息在线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在线授权、证明材料即时上传,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申请、办理低保,有效避免刁难、不作为、慢作为、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发生,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在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省民政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决贯彻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托底要求,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邓斯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云南省卫生健康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内容,坚持解决因病致贫与防止因病返贫一起抓,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起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医疗救治与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促进,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多个方面,聚焦精准,协同发力,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已累计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2.51万户89.08万人,与脱贫攻坚保持同步,“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许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告别了疾病,恢复了健康与劳动力,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增强了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许多偏远的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机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病不再难、不再远,边疆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一、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达标任务全面完成
  
  截至2019年12月20日,我省88个贫困县县乡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云南省脱贫成果巩固要求,包含8502个贫困村在内的全省11317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首次全部达到6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了1名合格村医,按标准配备了基本的诊疗设备,落实了总书记提出的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有医生看的指示精神。我省偏远的贡山县丹珠村村医余自光曾动情地感叹:“以前是住在自己的茅草屋里拿起听诊器看病,现在是在宽敞明亮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给病人看病,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二、不断强化精准施治,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一是按照病人不动专家动的原则,对患有32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施了专项救治。累计救治144446人,救治进度达到99.5%。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25468名贫困患者重见了光明。二是对常住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4种慢性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做到“应签尽签”。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防止小病拖成大病,慢病演变成重病。截至目前,履约服务率已经达到99%以上。三是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医疗保险报销倾斜政策,让贫困患者不再为住院交押金和费用报销而犯难。比如:彝良县龙安镇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完全丧失劳动力,健康扶贫以前,不敢到医院看病,家庭陷入困境。现在,通过入院治疗,并且由对口帮扶彝良县医院的昆医附一院专家帮带县医院医生对其实施了救治,目前已经恢复了基本劳动能力,今年整个家庭将实现脱贫。
  
  三、坚持标本兼治,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一是2016年以来,共争取下达中央资金50.89亿元,支持88个贫困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连续将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五大中心”建设和乡镇卫生院“一中心一站”建设,纳入省政府惠民实事实施,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诊治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88个贫困县中,有72个贫困县医院通过了医疗服务能力提质达标验收,能够诊治的疾病组数,由2016年的418组增加至2019年的504组。二是推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医院,力争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城市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由2016年底的81%提高到89.45%,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三是按照“填平补齐、按需配备”的原则,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去年筹集了1.3亿元资金,为全省乡镇卫生院配备2180台件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数字化医疗设备。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4年来,一共为贫困地区招录培养本(专)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4094人,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052人,为88个贫困县培养骨干医生292名。实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力争让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分别达到大专和中专以上学历。
  
  四、坚持预防为主,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19年底,全省88个贫困县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下降至231.67/10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82‰,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8个贫困县全部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麻风病报告病例较2018年同期减少19.71%;有24个贫困县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现了88个贫困县全覆盖;艾滋病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较上年减少了7.6%。
  
  五、集中优势资源打歼灭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三年来,累计向27个深度贫困县投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资金38亿元。针对迪庆州、怒江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县较多的地区,建立N对1的专帮机制,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比如:针对迪庆州人民医院无儿科和患儿外转率高的情况,由昆明市儿童医院实施专帮,在迪庆州人民医院配套建立新生儿住院部、普通儿科住院部和儿科门诊,结束了迪庆州无儿科病房的历史,新生儿内科疾病外转率由过去的58%降至0,全州婴幼儿死亡率较专帮前下降25%,还带动周边省份部分藏区的患儿到迪庆就医。针对怒江州结核病发病率高于全省的情况,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对确诊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显著降低了怒江州的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省贫困人口较多的昭通市镇雄县,我们帮助和支持镇雄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与上年同期相比,2019年镇雄县县外就医人次下降了28%,收治危重病人数量增长了53.55%,有效地解决了医疗资源不足、外转病人较多的问题。今年,怒江州、迪庆州还将在健康扶贫的政策资金帮扶下,结束州内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同时,全省16个州市也将实现辖区均有1所三甲医院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工作,着重在提高健康扶贫的质量和成色上下功夫,做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巩固提升工作。一是坚持目标标准,继续紧扣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主线。在全省百日攻坚的总体部署下,重点对16个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县实行挂牌督战。同时,在全省抓好突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成果巩固、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等重点任务,查缺补漏,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二是进一步夯实健康扶贫基层基础。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健康扶贫帮扶机制。三是大力总结和宣传云南健康扶贫经验,讲好健康扶贫云南故事,展示健康扶贫云南经验。

  云南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志学:
  
  医疗保障部门作为十九大深化改革新成立机构,自组建以来,就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享受住院待遇184.02万人次、享受门诊待遇2404.05万人次;发生住院医疗费用79.62亿元,报销71.13亿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9.34%。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看不起病的问题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医保力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全省医疗保障部门全力以赴,精准发力,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动态管理,确保参保应保尽保
  
  为确保全省753.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各级医保部门主动与税务、卫生健康、财政协调联动,建立省、市、县“三级局长”抓扶贫工作机制,从县级医保部门抓起,强化与扶贫部门协作和数据实时比对、动态更新,建立健全专项台账,加强医疗服务提供、待遇保障和经办服务的衔接,补齐短板,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对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随时登记参保、“一站式”服务,做到摸清参保底数到人、核准参保状态到人、台账精确管理到人、数据同步更新到人,做到建档贫困人口应保清楚、参保清楚、缴费清楚。严格落实资助参保政策到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每人每年180元标准定额资助,其中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补贴,确保贫困人口不因缴费问题影响参保。
  
  二、保持政策稳定,确保待遇及时兑现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明显超出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现行标准,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710元提高到770元,大病保险提高到不低于60元,全面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加大对“三区三州”医疗救助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坚决纠正个别地方过度保障、保障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综合施策,全省医疗保障扶贫政策保持连续稳定,各项待遇精准落实,有效保障了全省贫困退出工作前后有序衔接,不走偏、不走样、不反复、不折腾。129个县市区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迪庆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救助州级统筹和州域内“一站式”结算,切实解决群众跑腿垫资难题。
  
  三、改革支付方式,确保基金安全平稳
  
  按照国家医改总体部署,积极支持全省42个县医共体建设,在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当期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出现收不抵支以及贫困面较大、人口较多的祥云县、峨山县、云县、腾冲市、会泽县等20余个县(市、区)开展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有效减少过度诊疗,降低患者费用负担,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多元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省本级、玉溪市、丽江市、红河州等8个统筹区、138家医院开展按疾病诊断分组(DRG)付费改革。昆明市疾病诊断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全面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开展扶贫领域医疗费用全面核查,列出过度医疗负面清单,落实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医疗费审核、稽核,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100%核查,实现100%监管到位,做到待遇得落实,基金安全,制度可持续。2019年,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实现全覆盖,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1097家(含村卫生室),追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3.74亿元,确保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医保扶贫战役,全省医保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发起了百日攻坚战,先后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医保扶贫“总攻战”工作方案》(云医保〔2020〕30号)和《中共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关于在医保扶贫“总攻战”中严肃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云医保党组〔2020〕10号),聚焦问题,重点发力: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对医保扶贫目标任务,逐一分解细化,倒排时间进度,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完成。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应保尽保、待遇落实、一站式结算深入查找存在的短板弱项,清清楚楚列出问题清单,认认真真制定整改措施,真刀真枪全面彻底解决问题。三是实施挂牌督战和日常调度机制,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和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处级干部对口未申请摘帽的“三区三州”7个深度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8个县进行挂牌督战,州(市)、县(市、区)分别对贫困县、村进行督战,上下一起研究解决存在困难,补齐工作短板,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下足绣花功夫,真正做细做实医保扶贫工作,确保上半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医保扶贫目标任务,下半年做好巩固提升。四是强化工作作风,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雷厉风行的手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各渠道反映的医保扶贫方面问题,不回避,不绕行,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坚决防止因工作拖沓懈怠,导致“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出现。
  
  通过多措并举,坚决做到参保底数清楚、参保状态清楚、参保问题清楚、参保结果清楚“四个清楚”,实现应保尽保、政策稳定、待遇保障落实、问题整改落实、问题清零落实“五个落实”,确保工作要求到位、形成合力到位、挂牌督战到位、攻坚克难到位、配套措施到位“五个到位”,用过程严密确保结果真实,用数据精准验证脱贫成色,让医保扶贫成果经得起考核、经得起检验。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连破改装货车走私案

下一篇:云南腾冲: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疫情防控中的青春力量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