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快报网讯(通讯员 赵正银)3月1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蔡祥荣表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充分展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助力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扶贫办,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要内容,举办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之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发布新闻:
一、云南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五级书记抓扶贫,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减贫进度与全国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可期。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13.8万人,年均减贫12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1.32%,8502个贫困村已经出列8073个,88个贫困县中48个已脱贫摘帽。2019年,全省实现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5个贫困村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摘帽。到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95%,贫困村减少95%,贫困县预计减少92%,减贫进度和全国基本同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二)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重要部署和重大项目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推动了贫困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省财政每年安排8.3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落实农发行92.4亿元优惠贷款,全省14449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实施总规模为2.5万公里的“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累计建成20492公里,已解决7921个自然村通畅。对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建成硬化路17647公里、已解决8537个自然村通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投资超100亿元,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水质合格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贫困村100%通动力电、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1023乡镇卫生院、8502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障上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88.96%,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9.45%。88个贫困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77%,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建设“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850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5981个。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
(三)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脱贫的质量更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全省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上升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长11.1%,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已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9元,比2015年的3905元增加3044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由2015年的5%上升到2019年的90.6%,有产业支撑的比例由4.5%上升到93.6%,有稳定就业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住房安全保障上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0万户500万人,改造后的农房达到了“安全稳固”的基本要求;饮水安全上巩固提升136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贫困人口280.5万人。
(四)有效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中国梦云南篇章奠定坚实基础。立足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省情,坚持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从组织领导、帮扶力量、政策举措、资金投入等方面倾斜聚焦,集中力量打硬仗、攻堡垒,补上区域发展短板。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50.3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3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13%下降到3.52%,3539个深度贫困村已有3158个出列,27个深度贫困县中有3个县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17个县2019年申请摘帽,迪庆州实现整体脱贫,怒江州减少贫困人口9.8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0.15%。民族自治地方(8个自治州)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78.52万人减少至2019年的13.57万人,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发生率降至2.41%,独龙、基诺、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颇、佤、拉祜9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五)扶贫干部攻坚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工作的大考核、干部作风的大检验、干部党性的大检阅,按照“尽锐出战”要求,2016年以来,累计派出4.47万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7.97万人(次)干部驻村帮扶。2018年以来,全省举办脱贫攻坚工作各类培训班4953期、培训干部107万人(次),将全省扶贫一线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有效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能力。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比责任担当、比干事能力、比精神状态、比工作业绩、比脱贫成效,锤炼了敢于攻坚、善于攻坚、动真碰硬的坚强品格,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特别是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为农村建立了精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办法、好措施、好机制,精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脱贫攻坚形成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精准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充分体现,发挥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
(六)中央的关心支持,为云南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保障。云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2015年至2019年,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48.02亿元增加到127.54亿元,年均增长27.66%,累计达402.56亿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安排5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云南73个县,是全国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最多的省份,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7.16亿元。增加东部帮扶力量,在原来安排上海市帮扶的基础上增加广东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分别与云南昭通市、怒江州开展扶贫协作。将云南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从65万人调整到99.5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三、增量全国第一。中央各部门十分关心云南,在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七)上海、广东两省市加力用劲,真心真情变为真金白银。上海、广东扶贫协作累计到位资金93.11亿元(上海市72.8亿元、广东省20.31亿元),上海援滇干部从14名增加到152名,广东援滇干部从19名增加到108名,两省市选派2547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滇帮扶。两省市接受云南挂职干部1085名、专业技术人才3362名,帮助云南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3.3万人次,吸纳云南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次。465家上海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209.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6万人;460家广东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35.3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4.1万人。共建沪滇产业园区3个,入驻企业11家;粤滇产业园区7个,入驻企业16家。组织241家医院与云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结对,310所东部学校与315所贫困县学校结对,1993家企业与2500个贫困村、208家社会组织与205个贫困村结对。
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云南扶贫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扶贫的崇高情怀深得民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完全正确,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科学有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一)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攻坚工作格局。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和政府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双责任、双推动、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通报、一年一约谈。行业部门层层定责任、定计划、定任务、定资金、定奖惩,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奖励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全面落实“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措施,36名省级领导分别挂联1个深度贫困县或1个贫困县,实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25509个部门挂包85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考核通报,74.83万名干部职工与187.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亲戚”,4888家民营企业、商会与526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二)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推动巡视整改工作。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坚持“一领域一清单、一地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推进、挂牌督办,盯着办、跟着办、督着办,“实打实”解决难题、“精而精”指导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整改、一线问效”,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
(三)实行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和“红黑榜”通报制度。省纪委监委坚决把监督资源和监督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把督促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次召开88个贫困县纪委书记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分析、研判监督工作情况,对州(市)、县(市、区)纪委监委巡视整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以“红榜”“白榜”方式通报、亮相,对州、市、县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或提示预警,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在比较中形成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压力。
(四)直过民族聚居区的“两个千年跨越”彰显脱贫攻坚伟业。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坚持先难后易、先行攻坚,一族一策、一族一帮,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41%,除傈僳、怒族外,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
(五)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推动了“六清六定”工作机制的形成。以村为工作单元,以人、户为工作对象,坚持“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盘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量,一体规划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措施,统筹布局贫困县乡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累计入库项目15.2万个,完成项目13.5万个,覆盖98.9%的贫困人口,形成全省一盘棋、一本账。在此基础上,实行“扶贫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示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指向定到项目”六定,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指挥、精准组织、精准落实的攻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策措施“一刀切”、工作落实“大呼隆”等问题,为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搬迁、拆旧、帮扶四大任务,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实施了99.6万贫困人口、50万随迁人口易地搬迁建设工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求,全面落实“50有”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每个安置点至少建成一个扶贫车间,搬迁户至少加入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权益收益,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一次技能培训并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有劳动力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家庭至少有一个公益性岗位覆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七)建立扶贫实训基地,培训基层扶贫干部实战能力。全省分级分类采取实战实训等方式,全覆盖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五类干部。全省累计创建实战实训基地218个,举办培训班2.5万期,培训269.5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攻坚责任更紧、扶贫能力更强、决战决胜信心更足,精准扶贫理念已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
(八)“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我们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行“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公益岗位补贴,坚决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积极推行“爱心超市”、“三讲三评”、“五分钱”工程、“村史室”、“小喇叭”工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具有较强启发性、示范性和借鉴价值的创新做法,强化价值引领,引导比学赶超,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体安排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越到这个时候越要稳住军心、鼓舞士气,不要浮躁,要稳定政策和措施,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云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对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冲锋号,发出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都是重大政治任务,都是硬仗。我们一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落实促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战“疫”战“贫”两场硬仗的全面胜利。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治上对标对表,行动上坚决有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省级行业部门、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的责任链任务链,继续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继续保持攻坚队伍的稳定,继续保持省级领导挂联县不变,继续保持省、州(市)、县(市、区)各级派出帮扶单位定点帮扶保持不变、干部结对帮扶保持不变,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二是迅速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锁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2020年6月底前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列贫困村、未摘帽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摘帽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工程取得全胜。一是户户达标,剩余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4月底前,以就业为主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稳定就业岗位,以种养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为主的贫困家庭生产经营良好,兜底对象保障政策到位,贫困人口年内人均纯收入能够稳定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二是村村提升,429个未出列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全部达标,8502个贫困村村级基层组织建强,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护制度措施落实,有特色产业和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三是县县清零,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全部整改清零,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抓实挂牌督战,开足马力持续攻坚最后贫困堡垒。坚持目标导向,对剩余未申请摘帽的7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8个县,由省级领导定点督战;对未出列的429个贫困村,由州(市)、县(市、区)两级挂牌督战;对11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实行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攻克最后堡垒。坚持问题导向,以“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行动为抓手,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完成情况、产业扶贫推进情况、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开展督战,及时找准、系统分析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各类问题整改。坚持结果导向,实行“一月一分析、一报告、一反馈”,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直通督战机制,“督”“战”结合、以“战”促“督”,构建“主要领导挂帅督战、分管领导直接督战、条块结合协同督战”工作格局,提高督战的精准度、有效性。对弄虚作假、屡改屡犯,存在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问题,严厉进行追责问责。
四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抓实产业就业扶贫。充分用好国家、省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争全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300万人,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长期得到培育支持,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1个主导产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应就尽就”。
五是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有效防止38.6万重点监测人口返贫和39.1万农村边缘人口掉队。突出素质提升,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着力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全面巩固提升613.8万已脱贫人口。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六是落实落细帮扶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通过监督、检查、评估、考核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落细帮扶工作。压紧压实基层扶贫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责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真正用“绣花”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更实、群众的认可度更高。充分发挥扶贫数据管理和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压实各行业部门责任和县级主体责任,精准锁定脱贫攻坚对象数据、帮扶措施、扶贫成效。充分利用“云南扶贫通”,让贫困群众知晓帮扶落实情况,倒逼问题整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经得起检查督查、考核评估和国家普查,更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咬定目标、一鼓作气、越战越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兑现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各族人民立下的“军令状”,为全国脱贫攻坚作出最大的贡献!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