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在苦干中前行的“90后”书记

2020-11-20 快报网

  快报网讯 1990年出生的赵凰富,于2018年6月作为马关县人民法院的驻村工作队员下派到木厂镇老王寨村委会任第一书记。坚守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的他,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职责,始终坚持“吃透政策办好事”的工作原则,积极奔走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力争做一名惠民政策的宣讲员、政策落实的服务员。
  
 
  用真情,让扶贫有温度
  
  老王寨村委会是一个位于中越边境,距县城6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的寨子,全村有16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布依、彝、傣族等民族,有农户545户20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665人,由于地处山区、贫困面广,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严峻。为了深入了解村委会的实际情况,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赵凰富到村任职后,一遍又一遍走村串寨,挨家挨户走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关心哪里道路未硬化、哪里设施不齐全、谁家生病没钱医、谁家小孩没学上、谁家房子不安全、谁家吃不好穿不暖等等问题,通过多频次的走访排查,实现了对村情民意全掌握,终于从一开始样样摸不着头脑的“愣头青”,变成了政策宣传、村情民情脱口出的“门儿清”,为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小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低保的评定、公益岗位安置、政府救助、住房改造等惠民政策等等到户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更准确意见和建议。
  
 
  真作为,让扶贫有力度
  
  面对脱贫攻坚的种种困难,作为第一书记的他没有退缩,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开会分析、研究对策,引导贫困户共渡难关,克服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倾心尽情办实事。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等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赵凰富及时跟村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们商量对策想办法,及时向上级请示争取项目解决问题,有的贫困户暂时拿不出那么多改造资金,他甚至用自己的工资先垫付予以解决困难,对于缺劳动力、改造进度慢的农户,赵凰富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帮忙,在搅拌砂浆、浇灌板面、修补墙洞、安装红板等施工的场地上,总能看到这个90后的“大男孩”忙碌的身影。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老王寨整个村委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改造住房465间,完成进村路11.3公里、硬化村内路19686平方米,入户路、庭院8322平方米,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时的19%降至1.13%,通村硬化路、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通宽带网络和活动场所等等设施的不断完善,让整个村委会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激发活力,让扶贫有深度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力,他在日常的走访中,积极宣传党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惠农惠民政策,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到群众中开展“自信、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感恩意识,动员贫困户珍惜机会,坚定致富的决心与信心,做到惠民政策人尽皆知、感恩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意识,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不让一个人掉队”是赵凰富开展扶贫工作坚持的信念。由于贫困基数大,交通不方便,赵凰富任职后,仍有部分贫困户带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等低保、等补助,由于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人员在宣传讲解改造住房、产业扶持等等的惠民政策的过程中吃了很多“闭门羹”,为进一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赵凰富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时常到农户家聊天拉家常,认真倾听农户的困难和意见。终于,以前对工作人员避而远之的农户现在见到他们都亲切的围上来打招呼、聊家常。
  
 
  发展产业,让扶贫有维度
  
  以前,老百姓受传统思想影响,普遍只种植玉米和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效益不高,赵凰富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到各村寨宣传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帮老百姓算经济账,在老百姓的心中种下发展产业的“种子”,扭转部分群众的观念。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老王寨村委会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19年,很多群众都扩大了产业发展,经统计,整个村委会有砂仁1602亩、杉树1702亩、草果75.5亩、八角298亩、甘蔗24亩、刺梨22亩、百香果20亩、柠檬44亩、柑橘52亩等种植业和猪、鸡等养殖业,几乎实现产业覆盖所有农户,老王寨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已兑付产业扶持资金39.2万元,随着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增强了群众脱贫信心,提高了脱贫质量和巩固脱了贫成效。
  
  扶贫的过程也给这个“大男孩”带来了岁月的痕迹,让他从曾经的青葱少年变成了同事们口中打趣说出的“油腻大叔”,但对于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2019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结束,马关县终于宣告脱贫出列。回顾老王寨村委会这几年的变化,入村入户道路从曾经的泥泞不堪的到现在平坦宽阔的“硬化路”;村内环境从曾经的脏乱不堪到现在的绿树丛荫、生机勃勃;村民们从曾经的在家睡大觉变成了现在的白天入户基本找不到人······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有他和扶贫队员们的参与,他说:“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扶贫也一样,扶贫路漫漫,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一直坚守在扶贫的岗位上!”
  
  云南文山马关县人民法院供稿

热点新闻

京ICP备1900425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