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乐安法院”)“特邀法官”周福桂调解了一起侵权纠纷,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田间地头。
春寒料峭,赣抚平原的沃野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乐安县大马头乡的烟农梁师傅这些天格外忙碌,整地、起垄、施肥、铺膜……每个步骤都透着庄稼人的精细。
2月15日清晨,当梁师傅走上自家田埂时愣住了,原本整齐划一的薄膜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窟窿。经多方询问,线索指向同村周大爷家的孙子。当梁师傅拿着破损薄膜上门理论时,周大爷却认为“孩子不过是玩耍,哪能造成这么大破坏”。
“您看这薄膜,全是手指戳的洞!”“小孩子懂什么?你们家田里连个警示牌都没有!”两人的争执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也惊动了村里的“特邀法官”周福桂。这位有着十几载调解经验的老党员,踩着沾满春泥的胶鞋就赶到了现场。他先是俯身查看受损情况:“老梁你看,薄膜虽然破了十几处,但垄沟都没塌,烟苗没受到破坏。”转头又对周大爷说:“您家那孙子机灵,要是把精力用在正道上……”
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埂上,周福桂对着两人娓娓劝说。又说起去年邻村类似案例的调解经验。“春耕不等人,咱们抓紧把薄膜补上,让孩子跟着学学农活,既长见识又解心结,怎么样?”一席话说得双方频频点头。
这场“薄膜官司”的圆满解决,正是乐安法院“法通村”机制的生动实践。2016年,该院在全县176个村(社区)选聘了214名“特邀法官”,实现“法官”全覆盖,在全县形成了完备的司法服务网络。打造了一支活跃在矛盾一线的多元解纷生力军。2021年9月以来,这些“田埂上的法官”凭借“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共源头化解纠纷1600余起,协助送达、调解、执行等1000余次。如今在乐安,“有矛盾找特邀法官”已成为村民共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红土地上绽放出别样光彩。(供稿单位:乐安县人民法院)
热点新闻